"); //-->
细数海外加密资产交易所共有差不多2000种加密资产交易(区块链系统开发:pl-ruiec),然而其中充斥大量无实际价值的“空气币”、“山寨币”。
通常这些空气币的项目方都有以下这些特点:
1.发起人说话像放P、项目愿景假大空、还有白皮书错漏
项目方的介绍文案中常常出现“颠覆”、“全球最强”等很虚的字眼,不是搞传销,就是热度很快褪去的归零币;
白皮书造假、错漏百出。真正想要做项目的团队,则是脚踏实地搭建真实应用场景、更新代码库;捏造项目背景、从网上抠来明星或教授图片做头像、冒用其他机构名义等行为,均是项目不自信的表现,若不是心里有鬼,何必整虚的;
2. 喜欢画大饼、拉盘、然后关键人甩锅
经过币圈乱象的“洗礼”,想必币圈投资者已经十分熟悉割韭菜的套路。然而悲哀的是,众人明知大多数项目不靠谱,却前赴后继地扑向这个“博傻”游戏,不再在乎项目是否可靠,只要项目方做好所谓的“市值管理”——拉盘就行。而庄家拉高、收割、收工,一气呵成,终将有人成为归零币的接盘侠。
关键人出现反转。项目负责人说话前后不一致,站台人见事态升级后立马反口说与项目无关,以及发起人跑路等,往往是项目代币行情暴跌的指向标。
3.虚假宣传、名人站台、违反证券法
违反当地法规。2017年9月4日,央行等七部委正式将ICO定性为“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行为”,因此代币发行、交易在国家政策层面上是被禁止的。而一个监管措施、禁令实施下来,就能让项目瞬间停摆、归零。
韭菜的一百种割法大同小异,对于其中的一些套路,国内不少臭名昭著的项目(如英雄链、影视链等)已经用过了。
除了捏造商业信息,这些项目还会谎称“拥有丰富经历的高管”。实际上创始人没有任何数字资产或金融领域的经验,可能连CEO头像都可能是网上扒来的图片……
此外,名人效应也是一个所谓的“价值币”归零前投资者掉以轻心的原因。人家请来一个稍微有点名气的人也不管是不是跟区块链行业有关系,就盲目的去跟风。
因此,广大投资者应注意识别,同时也要注意政策方面的风险,投资ICO项目在当前阶段不受法律保护。遭遇归零币,即使公安机关同意立案,也不一定能拿到赔偿;即使有获得赔偿的机会,也意味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。
*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,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。